
转瞬间到了1950年,由于长江中下游连降暴雨,洪泽湖再度决堤。于是,三面由毛主席亲笔书写的锦旗被送到洪泽湖大堤,“一定要修好淮河”成为那个时代的号召,也才有了今天风光秀丽的洪泽湖水利风景区。
由于洪泽湖是一个“悬湖”,连湖底都高出苏北平原4—8米,因此历朝历代都把修筑洪泽湖大堤作为重要工程,并流传下许多故事, 为生动的是“刘基造堤”和“九牛二虎一只鸡”的传说。
刘基,也就是刘伯温,他辅佐朱元璋“灭元兴明”,成为开国功臣。明朝建国之初,洪泽湖水患严重,于是朱元璋便命刘基负责兴修水利,根治洪泽水患。刘基到了洪泽湖,从老子山到清江,一路勘察地形。他发现,由于这一带地形高洼不平,而所建堆堰也或高或低,所以上大水一来,堆堰低的地方就会决口。找到原因后,刘基便向老百姓收购了很多米糠,运到上游,在老子山处把米糠慢慢地撒在水面上,然后根据米糠在湖堤上粘贴的位置,找到了湖水的水平线,依照水平线来修建堆堰。用这种方法修建的堆堰再没决口,人们都把这条坚实牢固、水冲不垮的大堤叫“钢堆”。现在湖区东部的百里大堤,虽经历代不断加固、修缮,但基本维持了当年的原貌,大堤宽约50米,全长67公里,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,蜿蜒曲折有108个弯,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,拦蓄的丰富水源也为航运、灌溉、发电提供了便利。
到了清代,洪泽湖依然经常发生洪灾水患。朝廷除了广集民工修筑外,决定铸造铁牛,以期镇水,去除洪害。康熙四十年(公元1701年)端阳节中午时分,大司马张遂宁等在高良涧开始铸造“九牛二虎一只鸡”,铸成后放在大堤水势要冲,以祈镇水。可惜至今仅存五条铁牛,两条在蒋坝三河闸管理处,两条在洪泽湖公园和高良涧进水闸,一条在淮阴高埝,其他的牛、虎、鸡不是陷落湖底,就是毁于战乱。据说,当初铸造的铁牛,肚内本是金心银胆,夜间常常跑到田里偷吃庄稼,经常遭人追打。此后,又有贪财之徒,偷摘了铁牛的金心银胆,遂使铁牛不能行动,也就失去了镇水的作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