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周礼》一书把农业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,认为在社会分工上应“以九职任万民”,主张通过建立土地管理机构、设置救荒机构和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督促等措施来保障 的粮食安全。“虽有数斗玉,不如一盘粟”。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,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,粮食是基础的基础,何时何地都不应有丝毫忽视。
京师人口众多,对粮食有巨大需求。那年月,没有飞机、火车、汽车,长途运输粮食只有走水运 划算。海运风险大,内陆水运便成为 。于是,便诞生了漕运制度。漕运是指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财物(主要是粮食)经水路(间有陆路)运往首都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政府运输行为。漕运的历史悠久。秦军北攻匈奴、南平百越,秦始皇(前246—前210年在位)都曾下令自内地向前线运输军粮,这便是漕运的开始。隋唐时期(581—907),随着大运河的开通,漕粮主要通过运河运输。这一时期,西进关中的漕运仍很困难,唐代朝廷长期东驻洛阳也有就近漕运的考虑。北宋初年,宋太祖赵匡胤(960—976年在位)一度想迁都洛阳,也因为漕运不便而 终作罢。这一时期,由于人口大量增长,漕粮数量不断增加,北宋中期时达到创记录的每年800余万石(约47万吨)。
世界粮食日(World Food Day,缩写为WFD),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。世界粮食纪念日,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(简称“联合国粮农组织”)大会决定:1981年10月16日为 世界粮食日纪念日。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。

2016年10月16日是第36个世界粮食日,所在周是我国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。 粮食局、农业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中国气象局、全国妇联决定共同组织开展2016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。2016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:“气候在变化,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”。2016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: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促进粮食减损增效”。
当前,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,给粮食和农业领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。同时,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将导致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,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,从粮食生产、收获、储藏、加工、包装、运输、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,推动构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、稳定的、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保障系统,促进粮食减损增效,保障 粮食安全。
10月10日—16日, 粮食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、进学校、进家庭等活动,宣传 粮食生产、收购政策,讲解粮食种植、收获、储藏科技知识以及节粮减损知识,反映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、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的措施成效。

节约粮食,从我做起。保障粮食安全,履行企业职责。欢迎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库单位来潍考察华全电力公司,了解华全电力的生产基地。
销售热线:400-162-0536 159-0536-0712公司网站:www.huaquangroup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