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项目所在地——陇山乡,地处通渭县东北部、黄土高原南部边缘,因境内有陇山而得名。在古代,"陇"与"垄"相通,指的是田埂。古人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,就称之为“陇山”(又名大陇山、六盘山等),地处宁夏和甘肃南部、陕西西部。主峰在宁夏境内,海拔2928米。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,故今名“六盘山”。山的东南麓有老龙潭胜迹,为泾水源头之一。
陇山乡,一提及这个地名,很多人就可能把它当作穷乡僻壤的代名词。但真正走进陇山乡,亲眼目睹那网格化的道路、平整的梯田以及梯田里绿油油的庄稼,还有挂满枝头的红富士苹果和形式多样的专业合作社,听到文化广场上老人、孩子们的谈笑声……你也许不会相信这就是昔日贫困落后的陇山大地。

“通渭”的县名则始于宋朝。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年),时任秦凤路副督总管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,朝廷赐名“甘谷城”,又在擦珠谷筑一大堡,朝廷赐名“通渭堡”。10年后置通渭县,取此地道通渭州之意。建国后,1956年前,通渭县属属天水专区,此后划归定西市所辖至今。
通渭,也被人们誉为“千堡之县”。在这片的土地上,古寨堡及其遗址随处可见。据不完全调查,县内有迹可循的古寨堡竟然有1500多座。
境内矿产资源丰富,主要有花岗岩、汉白玉、硅铁矿、高岭土、温泉和煤炭等。该县共有地热资源3处,其中距县城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,有“陇上神泉”之美誉,中外,日泛水量在6000吨以上,地表水温53.9°C,富含铁、碘、氟、钙、钾、锶、氡等19种元素,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。“浴可医治百病,饮可提神美容”,为陇中的疗养胜地,开发利用前景广阔。
通渭,民俗丰厚,文化璀璨。水烟瓶、通渭刺绣、通渭砖雕、通渭彩绘、通渭草编、通渭社火、通渭小曲等都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。其中,“通渭小曲”入选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该县的名优特产有:荞圈圈、甜醅子、酿皮、莜麦面、苦荞茶等。

华全机组咨询热线:400-162-0536 159053607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