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而在这个时节,我们更要注意健康和养生问题,例如,要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,饮食可清淡些。那么,夏至都有哪些习俗呢,随华全动力一起来看看吧!
夏至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中 早被确定的。公元前七世纪(春秋中期),我国古代的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。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(或22日)开始,至7月7日(或8日)结束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,北半球的白昼达 长,北极圈内出现极昼。如海南海口这天的日照时间约13小时,而黑龙江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。夏至以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白昼也逐渐缩短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
“不过夏至不热”,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,但还不是 热的时候,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,大约再过二三十天,一般是 热的天气了。
过了夏至,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,杂草、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,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。这时,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,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,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。如有夏旱,一般这时可望解除。近三十年来,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,但程度却比较严重。因此,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。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 多的节气,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出现伏旱。为了增强抗旱能力,夺取农业丰收,在这些地区,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。
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,空气对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。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,人们称夏雨隔田坎。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,写出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的诗句。
夏至饮食(据人民日报) 公开资料显示,在江南一带很多地区,“夏至吃面”是一项重要习俗,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南方的面条品种多,如阳春面、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,而北方则主要是打卤面和炸酱面。夏至还有其它一些重要食俗,“夏至尝黍,端午食粽”便是其中之一。

华全动力,你身边的电力全方案解决专家。咨询热线:400-162-0536 15905360732